初級藥士《答疑周刊》2017年第27期
問題索引:
1.【問題】紅細胞生理這一塊需要掌握哪些重點知識,可否給總結一下?
2.【問題】白細胞生理涉及的分類比較多,可否給總結一下重點內容?
3.【問題】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具體解答:
1.【問題】紅細胞生理這一塊需要掌握哪些重點知識,可否給總結一下?
【解答】
(1)紅細胞在血液中數量最多。
(2)我國成年男性紅細胞的數量為(4.5~5.5)×1012/L,女性為(3.5~5.0)×1012/L。
(3)紅細胞具有可塑變形性、懸浮穩定性和滲透脆性。紅細胞在等滲的0.85%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態和大小。
(4)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O2和CO2;紅細胞運輸O2的功能是靠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實現的。此外,紅細胞含有多種緩沖對,對血液中的酸、堿物質有一定的緩沖作用。
(5)蛋白質和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而葉酸和維生素B12是紅細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質。在維生素B12的存在下,葉酸經雙氫葉酸還原酶作用,形成四氫葉酸,參與紅細胞內DNA合成。由腎臟產生的促紅細胞生成素(EP0)可加速幼紅細胞的增殖和血紅蛋白的合成,促進網織紅細胞的成熟與釋放,對早期紅系祖細胞的增殖與分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EP0是機體紅細胞生成的主要調節物。
2.【問題】白細胞生理涉及的分類比較多,可否給總結一下重點內容?
白細胞可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
白細胞分類 |
功能 |
中性粒細胞與單核細胞 |
具有吞噬細菌,清除異物、衰老紅細胞和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功能 |
嗜堿性粒細胞 |
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的肝素具有抗凝作用,有利于保持血管的通暢,使吞噬細胞能夠到達抗原入侵部位而將其破壞;嗜堿性粒細胞顆粒內含有組胺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可使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腫,并可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從而引起蕁麻疹、哮喘等過敏反應 |
嗜酸性粒細胞 |
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速發型過敏反應中的作用,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 |
淋巴細胞 |
參與免疫應答反應,T細胞與細胞免疫有關,B細胞與體液免疫有關 |
3.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解答】:
血小板有助于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數量明顯降低時,毛細血管脆性增高;血小板還可釋放血小板源生長因子,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的增殖,以修復受損血管;當血管損傷時,血小板可被激活發揮生理性止血作用。
過程 |
機制 |
黏附 |
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血管內皮下膠原暴露,血漿中(von Willebrand)vW因子首先與膠原纖維結合,導致vW因子變構,血小板膜上的GPIb(糖蛋白)與變構的vW因子結合,從而使血小板黏附于內皮下組織 |
釋放 |
血小板受刺激后將儲存在致密體、α-顆;蛉苊阁w內的物質排出的現象。主要釋放的物質有ADP、ATP、血栓素A2、5-羥色胺、內皮素等,后者可進一步促進血小板的活化、聚集、加速止血過程 |
聚集 |
血小板與血小板之間的相互黏著形成血小板止血栓的過程 |
收縮 |
血小板的收縮與血小板中的收縮蛋白有關。血小板活化后,胞質內Ca2+濃度增高可引起血小板的收縮反應。當血凝塊中的血小板收縮時,可使血凝塊回縮 |
吸附 |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漿中多種凝血因子。如果血管內皮破損,隨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于破損的局部,可使局部凝血因子濃度升高,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